总有那么一天,健康会成为你和朋友聊天的核心话题之一。
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,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80、90后的各种聚会上,各种体检指标异常变成了最有共鸣的话题;
70后的聚餐几乎全是养生局;
甚至00后们都开始讨论,枸杞水到底能不能防脱发……
健康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倍增,却很少有人因此变得更健康,就像人人都想发财,人人都想考第一,但实现财务自由和变成学霸的只是少数人。
差在哪儿?
自然是日常的每一个行为,这些行为则来自于人们的每一个想法、观点和认知。
比如,下边这些说法和观点,你觉得哪些在理,哪些是胡扯呢?
MissLi:咖啡这东西对我没用,越喝感觉越累。
AuntZhang:我一喝完水就会上洗手间,所以不需要喝那么多。
MrQiu:虽然我经常抽烟,但只要多吃些木耳就没事儿了。
MissJin:身体感觉不舒服,一定要吃点什么保健品。
思考30秒,看看我们的答案是不是一样。
对有些人来说,咖啡确实不能起到提神的效果,但是当下的科学界对咖啡已经有了高度统一的共识,就是有益健康。
Miss Li觉得咖啡不能提神,可能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说时间错了,在没疲劳的时候喝咖啡,会让人精力更充沛,等到已经很疲劳的时候再喝,就没什么用了。
并且,与疲劳有关的因素有很多,精致碳水和脂肪吃多了,睡眠和压力问题,以及身体脱水等都会导致疲劳、困倦。
必须要说的是,很多和Miss Li一样的女生,往往都是花式咖啡配甜品(高糖高脂),不能提神反而更累实属正常。
再来说喝水,首先要记住一个数字,1.5升。
当人体每天的液体摄入量不足1.5升时,就会引发慢性脱水,新陈代谢也不能顺利的进行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肾脏不能正常工作,肾功能会受到损伤,继而发展成肾衰竭、尿毒症;还有关节受损,血液循环变慢(易引发心肌梗死、脑血栓)等等无数问题。
这1.5升,可以来自于水,也可以来自于食物,但这是一个底线,你每天其实需要喝掉更多的水。
然后来看看这个逻辑,因为怕跑洗手间而不喝水,乍一听就很有问题,仔细一合计,更是严重不合理。
即使对于心衰、肾衰竭患者,这些需要严格控制水摄入的人群,都需要保证机体运行的最低水量。对于健康人来说,没有什么原因是日常少喝水的理由。
让我们继续,木耳能“清肺”吗?
依照Mr Qiu的说法,甭说是吸烟了,就连新冠感染之后,都可以辅助康复……
一种食物,就能搞定不良的生活习惯,甚至治愈一种疾病吗?快醒醒,这可不是都市穿越爽文,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。
并且,就算这事儿是真的,顿顿不离木耳,不会腻烦吗?当然,不排除MrQiu真有这样的决心,炒菜、拌菜换着花样来,于是就会有木耳和各种肉类、蔬菜的组合搭配,到是间接实现了均衡饮食,这对免疫系统是极好的,还真能辅助“阳康”。
没有超级食品,那超级保健品呢?
很遗憾,也没有。我们很难去逐一证明每种保健品都不会带来超级的效果,但思考下边这些问题,会让你重新思考保健品的定位。
为什么所有保健品都要加一句话“本品不能代替药品”?
为什么所有保健品都不能,也不敢公开承诺它有疗效?
为什么在我们从未看到,哪种保健品最终进化为药品?反到是有药品减少剂量,变成保健品的?
事实上,在制药产业发达的今天,如果一种物质被最终定义为保健品,那它基本上就已经被验证为“无疗效”。
因此,不舒服去找保健品,最多只能获得一些安慰剂效应。
这四位的健康观点,都不靠谱。
你是70后,80后,还是90后呢?
你都有哪些一直坚持的健康理念,你身边的亲戚朋友又有哪些呢?
哪些是你觉得安全可靠,哪些又觉得不靠谱呢?
有一句话说得好,可笑的观点,背后往往是严肃的认知谬误。那些关于健康的想法、观点和认知,不辩不明,不妨都说出来听听……以上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大西洋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2 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